布依《摩经》在布依语中称“selmol”,是布依族集体创作、改编和传承并配合宗教仪式进行演唱的一种原始性的宗教文学,也是布依族所信仰的“摩教”经典。《摩经》是布依族的传统宗教经典,具有多种教化作用,不失为布依族诗歌的典范。
据有关专家介绍,《摩经》是布依族所信仰的“摩教”的经典。布依摩教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晚期,《摩经》则与其同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摩经》一直以口耳传承的方式传承,唐宋时期,部分布摩开始用汉字的音记录《摩经》。到了明代,随着布依族地区汉文学校的推广,经文利用汉字近似音,加上部分利用汉字偏旁部首按六书造字法创制的方块布依字音记录摩经。
布依族《摩经》在发展的过程中,吸取了汉文化、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的一些因素,但并未因引进外来文化而改变自己的面目,摩经作为布依族的民族文化经典,仍具有独特鲜明的个性,而且更丰富和充实。
布依族《摩经》主要流传于贵州省贞丰、望谟、册亨,以及云南省罗平县等布依村寨。《摩经》经卷贞丰县保存得最多,最完整。
布依族摩公诵读《摩经》 毛天松 摄
贞丰县布依族《摩经》包括《殡亡经》和一般杂经两大系统。《殡亡经》卷数各地不一,贞丰县北盘江镇岜浩村的《殡亡经》卷数最多,计十五卷。它们是:《祭棺经》《入冥经》《出冥经》《歌经》(共13节)、《祭幡经》《挂幡经》《祭祀经》《长寿经》《下场经》(共24节)、《上棺旁经》《孝子祭经》《嘱咐经》《赎谷魂经》《赎头经》。一般杂经主要有《请龙歌》《接龙经》《六月六祭祠》《访已经》《退仙经》等,每一种驱邪祛病祈福的仪式都有相应经文,可谓“卷帙浩繁”。
《摩经》的主要形式包括祈祷词、远古神话传说、故事、长篇叙事性作品、抒情类作品等。
《摩经》的主要特征有:贞丰《摩经》有固定的祈祷词,在很多仪式开始时都要念诵几句固定的经文:不请哪个远来的,不请哪个外姓的,不请哪个上方的,也不请哪个下方的,专请某某某(祈祷对象)。请你不是白请的,请你不是空请……
口授传承,相对稳定:《摩经》是“摩教”的经文,基于严肃的宗教信仰,内容不容更改。古语、古音、古意传承数千年仍保持原始风貌。其中相传为“抱老托”所创作的《叩引》,在各地区仍完好地以原作传承。
以文学方式记载,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摩经》的文学体裁有神话史诗、传说故事、诗词歌谣等,上溯几千年,纵横天地人间,描述了社会、历史、文化、经济、哲学、民俗等内容。
有较多的布依族古语言及古词汇,词语丰富。大部分词句对仗整齐、押韵,采用了复沓、排比等多种文学手法。多为整齐的五言句式或七言句式韵文体,音韵铿锵,节奏感强,是布依族诗歌的典范。
综合的历史再现,《摩经》以宗教祭祀为载体,以诗歌、散文、故事传说、歌谣等多种文学式样为表现形式,全面地记录了布依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展现了布依族人民的思想、语言和文化水平,涉及人类学、社会学、哲学、语言学、文学、美术、音乐、技艺等多种领域。
布依族《摩经》 胡光耀 摄
《摩经》是现今保存较为完整的布依族文献,对研究布依族的发展史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摩经作为布依族诗歌的典范,它介于世俗文学和宗教文学、民间文学和史传文学的文学类型之间,不仅对研究布依族文学,而且对研究整个少数民族文学和宗教艺术,具有很高的文学研究价值,如著名的古史歌《安王与祖王》以及爱情叙事诗《范龙》。
对于摩文化的价值,贵州省政协原常务副主席、省布依学会会长王思明认为,摩文化是以布依族信仰为核心而形成的综合文化事象。它是布依族的知识体系,记载了布依族的历史,反映了布依族哲学、宗教、伦理观念等重要精神文化内容。摩文化是在布依族的信仰基础上形成的,在历史的长河中为布依人所享用,塑造了布依族文化的基本面貌,是布依人心灵栖息的家园。布依族古文字与摩文化典籍以及摩仪式有很强的传承性,虽然在传承过程中有一定的变异,但总体上保存了布依族历史上很多文化因素,因此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
布依族《摩经》 毛天松 摄
“布依族的典籍,以摩经最具民族特色。”贵州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一位副教授说,如果深入考察一个民族会发现,他们尊崇的具有信仰意义的经典,乃是最能展示其社会生活、伦理道德、风俗规范、历史文化、思想信仰等行为特征的源头。事实上,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文化因子,就深藏在各民族经典之中。只有深入挖掘民族经典,从中解读深层的文化涵义,特别是各民族的思想世界,才能真正全面理解和把握不同民族别具风采的文化本源。
布依族《摩经》不论是对于社会科学方面,还是对于自然科学方面,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它不愧为布依族文化的一部宝贵资料。当然,摩经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文学,不可避免会有一些局限性。但只要我们与时俱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加以鉴别和欣赏,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我们同样从中可以发现许多非常有价值的东西。
据贞丰县相关专业人士介绍,目前布依族各地的摩师队伍趋于老龄化,摩教仪式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小,而崇尚学习《摩经》的青年也越来越少,《摩经》面临失传,亟待抢救保护。布依族王氏摩经的第三代传人王建伦,掌握的《摩经》较为全面,1950年便开始跟父亲王家福学习念诵摩经,直到1961年他才系统学习了大部分《摩经》经文,出师至今一直从事摩经活动,2010年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邓伯祥 胡光耀)